王月川,今年35岁。王月川于1997年毕业于吉林体育学院,同年七月参加工作,在农安县巴吉垒第三中学任教。这是一所坐落在波罗湖南岸、四面农田、远离喧闹的农村中学分校。十三年来,王月川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自从王月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那一天起,他便深知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他人。
因自己在工作中一直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取得了较突出的业绩,并能以身作则、立德树人,因此在2006年被巴吉垒镇第三中学任命为政教主任。
作为千千万万个普通教师中一员的王月川,他的生活一直就是这样:忙碌、充实、平静。但这种平静,在3月18日这天被打破。
2010年3月18日,是一个让王月川一生都铭记的日子。那一天,王月川在学校值班。晚上6点30分左右,有个学生惊慌失色地跑到他的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有人到三年级打仗。来不及多想,王月川便飞奔到班级门口,推开门,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两名歹徒把正在看晚自习的宗老师按在讲桌上,其中一人手里攥着一把尖刀逼住宗老师,并向全班同学疯狂叫嚣:“你们谁敢动!谁敢报警,就捅死谁!”另有一男一女正在用塑撩三角尺及木制圆规,疯狂殴打孙中锋同学,孙中锋同学被打在教室一角,毫无还手之力。眼前的局面已经很难控制,怎么办?此时王月川有两个选择,一是不进入教室,打电话报警。学校距离派出所有7公里的路程,当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民警最快也要30分钟才能赶到。选择报警,无疑能保全自己,但这样下被打学生会怎样……不顾学生安危,那样与路人有何区别?二是立刻制止。这样做,将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因为要面对的是几乎疯狂的四个歹徒。但眼见被打学生非常危险,还有另外那40名同学因惊吓过度而流露出的恐惧的眼神,王月川毫不犹豫,毅然冲上去高声呵斥:“不准打学生,马上退出教室!你们无法无天了!”可此时目露凶光,已经失去理智根本听不进去劝阻的四个歹徒,因为王月川的强烈阻止而一齐向王月川冲来,冰冷的尖刀刺进王月川的身体 ,一刀、两刀、三刀、四刀、五刀、六刀……王月川一张嘴鲜血喷涌而出,接着身子一软,便无力地倒下去。失去理智的歹徒,在王月川倒地之后又用铁锨、木棒殴打王月川的头部、肋部……此时在校老师和学生群情激愤,歹徒一看情况不妙仓皇逃离。
这时的王月川才意识到疼痛,身上粘乎乎的,在流血,嘴里也不停的大口吐血,呼吸越来越困难。这时王月川平生第一次感到死神在向他走近。难道他就要死掉吗?如果真是这样,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王月川不敢继续想下去。不,他不能就此倒下去,他要坚强起来。惊慌的老师与号啕大哭的学生,一个个束手无策。此时王月川开始冷静起来,告诉他们打120急救,并通知校长“马上赶往医院,早一分钟到医院,就多一分生的机会”。此时的王月川真正感到生命的无助,只能祈祷别伤到致命部位,能保证意识清醒,现在也许只能靠坚强的意志来与死神抗争。王月川一再跟自己说:生命把握在自己手中,他必须坚强、坚定、坚持,再坚持……
当王月川再次睁开眼睛时已是20日凌晨,望着病床旁的同事与家人时,他知道,他还活着,他战胜了死神。
因为伤得太重,20日王月川又被紧急送往长春市中日联谊医院。诊断书写了半张纸:经手术室开胸开腹,伤势为胸部开放性损伤,双肺破裂伤,双侧血气胸,心肌损伤,腹部开放性损伤,肝破裂,胃破裂,隔肌破裂,右面部锐器伤,右眼外伤,右下肢锐器伤,出血性休克,失血量3000cc,入院时已经没血压。
歹徒共在面部、胸部、腹部扎了6刀,手术刀口总计约50厘米缝合了70余针。此时,王月川还无法说话、喝水、吃饭……满身的纱布,手臂的输液管、口鼻中的胃管、氧气管……简直是“全副武装”。
手术的麻醉药一过儿,身体疼痛难忍,整夜无法入睡,看着床前年迈的父母,特别是他们那颤抖的双手,花白的头发,苍老的面容;望着茫然无助的妻子,她那疲惫的身影,熬红的眼睛,凌乱的头发,更是让王月川无尽的心痛。那种精神上的折磨,一点儿也不逊色于身体的疼痛。也许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故事情节,真真切切的发生在王月川的身上,这简直是一场噩梦,但的确真实的发生了。
当王月川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以后,孙中锋同学和他的家长特地到医院来探望王月川。
孙中锋紧紧地拉着王月川的手,哽咽着说:“老师啊,那天太吓人了,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会怎么样了。快好起来呀!我和同学们都盼着您早点回到学校。”
孙中锋的家长泪流满面的说:“王老师,是你救了我们的孩子,我都不知怎么感谢你,真想替您遭这个罪啊!”
王月川微笑着安慰他们说:“没什么,我是老师,我能眼看着我的学生受到伤害吗?”
王月川的伤情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王月川的同事、学生家长、当地的村民和一些社会的好心人都纷纷到医院探望,还有好多不认识的人为王月川送来了鲜花和祝福。从他们的眼神中王月川看到了敬佩,看到了人间的正气和真情。
出院回到家里,母亲含泪埋怨地说:“月川呐,你咋就这么傻呢,自己多悬没搭上一条命啊!”弟弟对母亲说:“妈,我大哥是老师,他见了能不管吗?”
曾经当过民办教师的妻子说:“遇上这事,当老师的就应该上,谁叫咱们干这行了。”
同样身为教师的妻子说:“谁赶上这事都得管,如果不这么做,以后都没法做人,更别说当老师了。”
面对累累的伤痕,面对即使痊愈也将依旧孱弱的伤躯病体,王月川也曾扪心自问:我这样做值吗?结论是肯定的,值!它源自千年的师德素养中蕴含着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更源自内心的良知,责任感和正义感。
王月川只有这样做了,才对得起自己选择的职业,对得起关心爱护他的人,对得起受伤的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问心无愧!
因此,王月川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很多荣誉。先后被评为“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立功竞赛活动先进工作者、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长春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长春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秀教书、农安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中度过,王月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教师的德行在督促和鞭策着他,时刻不能忘记,他是一名人民教师,面对危险,他义无返顾的选择挺身而出,使他无愧于教师这一令人尊敬的谓。
3月18日,这是人生信念与追求考验的时刻,这是生与死,正义与邪恶搏击的时刻,这一天,令王月川今生难忘。
王月川选择,王月川面对;王月川选择,王月川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