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瑞芹
2016-07-28  |  来源: 无  |  专栏:好人名单  |  浏览量:

  焦瑞芹,女 ,汉族,1954年8月出生,现年 57岁,原居住奶子山街前兴社区利文委。焦瑞芹拥有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不但要照顾瘫痪卧床的丈夫、智力残疾的小叔子,还要奉养高龄的祖母和公婆、孝顺自己的两位母亲。多年来,她凭着坚韧的性格、心甘情愿的付出,让一个瘫痪多年的丈夫重新站起来,为一个家庭撑起了一片天。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贤妻、好嫂子、良母。她的事迹成为群众的美谈,她的甘于奉献、不离不弃,勇于承担的精神正影响着她周围的群众,堪称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人物。

  丈夫说:“没有孩子他妈,我根本活不到今天。”

  焦瑞芹是1974年4月结的婚。那时结婚和现在完全不同,没有谈过恋爱,是经媒人介绍,见过面后,一个月内一个简单的婚礼便把她带入了一个八口之家。婆家很穷,结婚时,丈夫穿的鞋和裤子都是借的,更没有买一样家具和像样的嫁衣。一年后,焦玉芹怀孕了,和大家同住一个屋实在不方便,就租了一间小房和丈夫搬出去住。出去后,就连吃饭的桌子也没有,吃饭时,在饭盆上放个盖帘,这就是饭桌。焦瑞芹最大的愿望就是:婚后丈夫上班挣钱,养家糊口,她做家庭主妇料理家务和待奉公婆——没想到这对她来说却成为一种奢望,到如今也没能实现。

  婚后一年半,丈夫在工作中受重伤住院。当时他们的儿子才二个月,她整天家里、医院来回跑。由于伤势较重,丈夫瘫痪了。试想: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突然瘫痪在床,会是怎样的心情!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当时,丈夫的心情低落到极点,不由产生轻生的念头。看着丈夫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焦瑞芹心如刀割。她该怎么办?在当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丈夫倒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厦将倾,她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该如何面对……

  焦瑞芹哭了——命运为什么会对她如此苛刻;无情的将她与爱人的美好憧憬给撕破;让一个老实、憨厚、任劳任怨的人经受折磨;让这个原本不堪的家雪上加霜……她曾无数次的在心里渴求着:谁能告诉她该怎么办?谁能帮助她?看看身边无助的绝望的爱人,亲亲怀里的孩子,她找到了答案。“我知道你心里难受,我也一样。经过这一年多的相处,你已经成为我的依赖,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你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我绝对不会离开你!”“相信我,我能干活。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让你恢复的更好,撑起咱们的家,让儿子健康长大。”“我需要你,儿子也需要你,我们要白头偕老,永远在一起!”事发之后,三尺男儿头一次在她的面前放声大哭,一家三口在痛哭中找到了方向。他要坚强,她更要坚强!焦瑞芹讲话:没有过不去的沟,越不过的坎,翻不过的火焰山!

  于是,她打起精神,竭尽所能的来照顾丈夫。 在当时那个年代,根本谈不上什么补品,吃上细粮就算是营养品了。为了给丈夫增加营养,在她丈夫住院的半年里,她没吃过一口细粮,把每人每月只供应的五斤细粮全都给攒了下来留给丈夫。她的一举一动无不让病床上的丈夫感动不已。面对拮据生活,她决定干家属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家离工作地点很远,由于不会骑车,所以上下班都需要步行,快走也得50分钟才能走到单位,所以她每天总是早早就起来做完家务(留出上班路上的时间)。她是搞土建的,干的都是力气活,下班走回家后也得不到休息,又是挑水、劈材、又是洗衣服看孩子,到了晚上她把被子铺好,总是先把丈夫安顿下来,再哄孩子睡觉,孩子睡着后,还要给丈夫按摩双腿,有时半夜起来还得给丈夫接尿。丈夫的病情时好时坏,经常住院,她又得家里、医院、单位的三面跑。正是她不离不弃的精心照料、呵护,丈夫恢复的很不错,基本可以自理,旁人看到无不惊奇地问:老楚你怎么好的这么快啊?其实大家都知道,因为她有一个好媳妇。

  采访过程中,丈夫总是深情的望着她、夸她:“怕伤口感染,她总是很勤快的帮我换洗衣服;我腰部不能弯曲,大便的肢势很难做到,所以每次大便,她都会把我抱到简易的排便椅上,全力帮我托住上半身,减轻压力,每次大便后,她都会大汗淋漓。当时我真的很心疼……”在她二十年的精心地照料下,丈夫终于离开了轮椅,重新站起来,他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孩子他妈,我根本活不到今天。”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她怎么努力她的日子还需精打细算拮据的过活。可是一家人没有指责,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满足和回忆的温馨。丈夫由于病痛整夜睡不着觉,她就省吃俭用买台电视,让他看,分散他的注意力,尽管自己已经工作了一天,也休息不好,但她从来没说过;尽管她超负荷的工作让她每天都筋疲力尽,但她无怨无悔;尽管家里生活已经很困难,但她还是坚持要从丈夫每月的补助中抽一部分钱交给婆婆留给兄弟结婚用,尽管外人很是不解,说她傻,但是她依然执着,因为她是儿媳,要替丈夫尽孝心;尽管亲朋好友心疼她,有人劝说她离婚,但她却淡定自若,坚决的说:“既然我嫁给他了,就坚决守他一辈子!你们啥都别说了。” ……

  没有轰轰烈烈的恋爱,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海逝山盟的承诺。焦瑞芹正用自自己的行动谱写着另一种简单而朴素的爱情,那就是不离不弃。她为我们勾勒出了社会上最宝贵的价值:善良与责任。这种不离不弃,就是情深意重,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最光彩的传统美德;这种不离不弃,就是一种时代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脊梁,值得社会永远的倡导与坚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来暑往,焦瑞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那份爱,不仅为自己的爱人,更无私的奉献给亲人和友人。

  祖母说:“你真是我的好孙媳妇,你太累了,今后要多保重身体,别累坏了!”

  二十多年前,也就是八七年,丈夫的四弟要结婚,由于五弟是智残(精神病),家里人都很害怕,没有人愿意与公婆同住,可公公婆婆也到了需要被照顾的年龄。于是,焦瑞芹主动要求搬到公婆家,与公婆同住,承担起照顾公公婆婆的义务。邻居们知道了都来劝她说:“有一个瘫患在床的丈夫的就够你累的了,他家兄弟那么多,让他们回去照顾吧,你可不能搬回去啊!”可焦瑞芹却说:“我丈夫是长子,虽然他不能干,但我能干,我做的好丈夫也会开心。”就这样,焦瑞芹一家3口搬回了婆婆家,把自己的房子让给了要结婚的四弟。与此同时,应97岁高龄的祖母要求,将其从长春接回来一起生活。

  祖母、公婆、儿子、残废的丈夫和残疾的小叔子,照顾这样四世同堂一家人,可想而知,这幅担子有多重。修房子、担水劈柴、洗衣做饭、种菜……家里家外都由她一人管理。在单位同事们问她:你在家什么都管,累不累啊?她会笑着说:“干活最好,我不怕干活,不怕累,干活时没有烦恼,干活会使我很幸福,很快乐,我喜欢干活,我不愿让自己停下来。”

  每天下班后,她总是进屋去看看祖母和公婆,把要洗的衣服换下来,吃完饭,还要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祖母上了年纪,生活又不能自理,经常拉裤兜子,每次她都二话不说,又是擦又是洗,再把干净的衣服换上。每天忙到很晚才能入睡,就是铁人,也会累垮的,可她从不叫苦叫累。祖母在99岁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你真是我的好孙媳妇,你太累了,今后要多保重身体,别累坏了!”

  公公说:“累了,歇歇吧!”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是高度的责任心,无私的爱心会为她凭填无穷的力量。焦瑞芹只要早晨睁开眼晴,就会忙个不停,在她眼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由于过度劳累,再加上营养不良,忙了一天后她就会咳嗽,她所做的一切,都被公公看在眼里,公公总是劝她说:“累了,歇歇吧!”公公平平淡淡一句话,对于她来说就像电池充了电,重新给予了动力,更是鼓足了劲,继续干。

  每年开春,她总是会把取暖的煤买好,因为这时买煤比冬天便宜。冬天,她总是把公婆住的屋子烧得暖暖的,坑烧得热热的,不让二老冻着。

  在饭菜上,尽管没有什么好吃的,但她也总是能按照老人的口味把饭菜做的顺口。公公爱吃手擀面,她只要稍有时间,就会为公公做。有一次,在擀面时她笑着对公公说:“爸,你看我这双手这么黑,会擀出黑面条的,你还敢吃吗?”公公笑着说:“敢吃。”是啊,她这双手,已经长满了老茧,洗不出来了,她这是在跟老人开玩笑呢。

  有一次婆婆拉肚子住院了,一个小时便十几次,焦瑞芹一连十几天都在医院精心伺候婆婆,洗脸、洗脚、梳头、洗尿布,不怕脏不怕累!同室的患者都说:“老初太太,你真有福气!娶了这么一位贤慧的儿媳妇。”

  2005年,公公得病住院了,她忙前忙后,端屎、端尿、洗脸、洗脚,什么脏活累活她都干,在她精心的侍候下,公公很快就出院了。但是2006年,公公又有新病情,临终前,总是有话要说,却说不出来。大家试着询问,可他都是一直摇头,最后,还是焦瑞芹最了解他:“爸,您是不是不放心我妈和我老兄弟?”这时公公点点头。“爸,您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妈妈和弟弟,我说到做到,当初我搬回来咱们一起生活,就是为照顾你们的!”公公听后,点点头,面带微笑,却流出一串泪珠,慢慢地闭上了双眼,走了。她发誓,要为公公守孝三年,三年内不剪发,她做到了。

  医生说:“现在像这样的嫂子,真难找啊!”

  如今,焦瑞芹已退休在家,全身心地照顾婆婆和小叔子。别的都好办,就这残疾小叔子,真叫人头疼,总犯病(精神病)。犯起病来,就又拿刀又拿斧子的,一般人管不了,什么好话都听不进去,不懂好坏,无法与他沟通。但每次她总是耐心地从心理上,精神上哄他,安慰他。家里的其他兄弟、妯娌都很怕病小叔子,尤其是犯病时,更是不敢靠前。别人总问焦瑞芹怕不怕,她说:“我不怕,因为我不怕死。”为了防备小叔子犯起病来伤人,她总是把家里的刀子、斧子用过后藏起来。

  邻居劝过她,干脆把他送精神病院吧!她总是坚决地说:“不行!在精神病院他会很孤单。我会管他,让他跟我们一样地生活,只要有我在,我就决不让他冻着,饿着。更不会把他推向社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这么多年来,小叔子一直与他们同桌吃饭。吃饭时,她总把饭端给小叔子手里,把小叔子喜欢吃的菜,端到他面前。就这样,他摔碗、掀桌子的事也经常发生,但她从来不发火,总是慢慢地去哄他。

  有一次他胃疼,焦瑞芹领他到市医院看病,去给他做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对一个正常人来说也是一项挺痛苦的检查,对一个智残的人来说,控制好情绪配合检查更难了,她象哄小孩子似的,哄小叔子将胃镜检查做完。医生问她:“患者是你什么人?”她说:“是我小叔子。”医生很佩服地说:“现在像这样的嫂子,真难找啊!”

  就这样,照顾小叔子生活已近30年,直到最近发生一些事情后,她不得不把他送到精神病院。矿区要搬迁了,大家都在忙活着,小叔似乎也感觉到了,比较急躁。又是刀斧棍棒不离手,搬迁前还将邻居老大爷打伤,又差点将焦瑞芹打死。此时焦瑞芹才感觉到自己年际大了,发生突发事件时没有力气再治服小叔子了。于是,在政府的支助下将他送到条件比较好的精神病院。

  “在这里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帮助我们的人,正是好的政策,好心人才让我的生活充满爱,充满阳光,充满温暖,我要报答他们!”朴实的人,普通的话里却充满着感恩的情愫。我想一个人只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帮助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和健康的心态。

  继母说:“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我大闺女!” 生母说:“大家待你这么好,我放心了。”

  “多亏的继母,我才有今天,我才会过得这么好。是她对我的严厉,让我学会劳动,学会生活,让我更懂得真惜生活,”

  焦瑞芹从两周岁起,就生活在继母身边,记得从7岁开始干活,继母每天早晨会用掐大腿根的方式将我叫醒,我怕被父亲知道,我会一声不响起来,出去干活。接着就是被打了又打,骂了又骂,总是吃不饱,还要整天干些繁重的农活。可她从来没有怨恨过继母,没有骂过继母一句。她经常对人说:“我不但不恨我继母,而且还要感谢她,是继母把我磨炼成了坚强、吃苦耐劳的性格,使我在困难的环境中能够独立生活,这是好事。”结婚后,无论继母家有啥事,她都是跑前跑后帮张罗。

  继母在年老后,逢人就说:“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我的大闺女!”而她却很坦然的对我们说:“当初继母会那么做,也是和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关,贫困的生活,劳累的身体,让她心情不好。我最感动的事是继母年老后,我一次去看继母,继母给我沏了杯糖水,让我喝,我喝了一口后,继母接着把剩下的水自己喝了。这太让我感动了,小时候,她总是闲我脏,从来不和我同用一条毛巾,不在一起吃饭。这件事,一想起来,我就感动的不得了,太幸福了。”

  焦瑞芹虽然两岁就离开生母,但仍对生母充满了倦恋与思念,婚后她通过2次赴河北辛苦的寻找,终于找到了生母。由于当时生活的十分困难,去河北往返的路费对她来说也是个大数目。虽然不能每年都回去看望老人,但她每年都会给生母寄钱。母亲年老后由于一直没有看过女儿的家而对她非常挂念,于是焦瑞芹又将年老母亲接到自己家同住,亲威、朋友纷纷来看望老人,并对焦瑞芹给予了高度评价,老人家笑着说:“大家待你这么好,我放心了。”

  妯娌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

  焦瑞芹没进过学堂,没有文化,可她品德特别好。她常说:“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和谐。只要家庭和睦,我干啥都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在这个大家里,她处处给兄弟们、妯娌们树立榜样,因此大家都非常尊重她。家里兄弟多,妯娌多难免有时闹点矛盾,可是,只要她一出面,都能一一化解。她化解矛盾的密决就是宁可自已吃亏,处处让着他人,为他人着想,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平时照顾老人不用说,逢年过节,兄弟们都回来,一家子二十多口人,别人在屋里看电视,玩麻将,她却在厨房忙个不停,为大家做好吃的。她头带的好,大家也都互相谦让,这个大家庭非常和睦,妯娌们也常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

  儿子说:“我能冲上去!”

  焦瑞芹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她常对亲邻们说:“我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没有什么。我们得为孩子做榜样,教他怎么做人,做事,这很重要。”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爱心、孝心、上进心。如今儿子大了,成家立业了,虽然不富有,但也诚实肯干。记得儿子退役时,骄傲的告诉焦瑞芹他入了党,她非常高兴,并问儿子一个问题“你现在从部队上回来了,如果国家遇到危险了,你怎么办?会不会冲上去?”儿子说:“保卫祖国,我能冲上去!”儿子,当兵回来没分配工作,别人都为之着急,可她却有自己的看法“这也挺好,他有了更多学习机会,学会很多本领,虽然在给他人打工,但也已经成为有经验的大工,能攒钱,很孝敬我,挺好的。”

  情深意重,尊老敬幼,知恩知足,无欲无求,这样的她默默无闻地为自己谱写了别人无法想象的生活,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焦瑞芹不但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单位工作也很出色,有一年还荣获《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她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相处非常好,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她总是跑前跑后,因她是瓦匠,无论谁家有点活找她帮忙,她都是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去帮忙。邻居有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她也会经常过去照看。只要是认识她的,无论是大人和孩子,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她!

  在焦瑞芹的眼里就没有坏人,在她的心里就没“累”这个字,快六十的她,整天还是闲不着,自从退休后她家的柴就都是她捡得,就没有买过煤,为了这个家,她还是继续向前走!

  这样的人党不会忘记她,这样的事群众不会埋没她。

  她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普通的心、普通的事、普通的话语、普通道理,却成为亲邻相传的佳话,她的无私、执着、大爱、正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成为学习的榜样。无论有什么事大家总是想到她,惦记着她,都希望她能越过越好。于是在蛟河煤矿棚户区搬迁中,她高兴地入住F区8栋5单元401室,二室一厅,59平方米,儿子精心地进行了装修。焦瑞芹感慨地说:“我结婚的时候是和公婆住一间房,和小姑子住在一铺坑上,真没想到我现在能有属于自己的楼房,自己的房间。如果我会写书就好了,我要把政府为我们做的好事都写进去,让这些好人都上电视,没有他们我哪能住上今天的楼房,我要歌颂党,赞美党,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幸福的今天!”

  而今,焦瑞芹已鬓发斑白,可她的事迹仍就被群众们传颂,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传统美德的精华,让我们读出了不离不弃——爱的真谛,责任的伟大,奉献的骄傲。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不求回报。相信好人一生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