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31条
-
臧娟,女,1972年12月出生,靖宇县龙泉中心校的一名班主任。她患有骨癌5年,并已经扩散,却以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的状态坚持工作。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是她在当地老百姓深情的目光中上班下班,她已经是孩子和家长心中的最美教师。 1988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辗转工作在侯家店、梨树、富国、小北山等条件最艰苦的村级小学,她当班主任,还要做学校负责人。道路难走,工作繁忙,她一直没觉得苦和累,在村小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5年,她所在的村小合并到中心校,她回到中心校当班主任,她更加努力工作。2008年初冬,她在班级安炉筒的时候,从桌子上摔了下来,使左髂骨受伤,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并且长时间坚持工作,站着讲课,使病情迅速恶化,发生癌变。2009年进行了切除手术。术后她牵挂班级的学生,不到半年,就带着伤痛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学校。但现实已不允许她再当班主任了,腿疼得上下楼都成问题,学校领导考虑到她的情况,就安排她到学校幼儿园工作。 臧老师很快适应了学前班的教学,刮风下雨、暴雪天气,都挡不住她来上班。为了不耽误班,臧老师每年去复查都选择在假期。她喜欢孩子,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幼儿园准备迎接孩子,把最美的笑容展现给家长和孩子。遇到雪大或农忙时,家长不能按时接孩子,她要等到很晚,常常是下班到家天就黑了。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孩子放到她班里,家长都很放心。 跟孩子在一起,臧娟老师忘了病痛。劳累一整天,晚上回家,腿会疼痛难忍,拐带着浑身酸痛。学校领导多次劝她回家休息,也托她的家人劝说她好好休息,可是臧娟老师就是不肯回家。她说,把时间用在孩子身上,要比用来养病幸福得多。现在虽然臧老师腿部已经变形,伴有疼痛,但她坚信“大爱可以战胜病魔”,依旧还在忘我的工作着。 多年来,她先后获得2009年“靖宇县人事局嘉奖”、“2010年靖宇县人事局嘉奖”、2011年“靖宇县师德先进个人”、2013年“靖宇县师德先进个人”、2014年“靖宇县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专栏2018-03-26 -
闫柏超,男,汉族,1981年11月出生,东辽县实验中学教师。 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把能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最快乐是事来做。在工作中经常为同事解决一些困难,有的同事计算机操作有困难,编题和做课件都有一些问题,他会耐心的指导,直到教会为止。有时还会为出课的同事准备教学用品,办公室缺少什么用品,他也会帮助解决。学生中如果有需要帮助的,他也会伸出援手,先后多次为家境困难和患有疾病的学生捐款。在生活中,他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打扫楼道的卫生,更多次为灾区捐款并能参与到灾区的重建工作中。 2010年2月,他离开了怀孕6个月的妻子,参加了吉林省第四批支教团,来到了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在那里他工作了140天。在这140多天里,他先后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学生的家,多次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为孩子送去爱心和温暖。并在支教回来后,协助团委为本校的孩子和灾区的孩子搭起了爱心的桥梁,开展了“手牵手,一帮一”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和灾区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送去关爱,送去温暖。 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吉林省优秀支教教师”、“黑水县荣誉公民”;在2013年被省政府评为在对口支援黑水县恢复重建工作中的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在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最美支援者。
专栏2018-03-26 -
朱玉林,男,中共党员,54岁,白山市育林孤儿院院长。 1994年朱玉林卖了轿车、房子,在江源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投资1100万元,兴建了白山市育林孤儿院。在建孤儿院之前,朱玉林已经收养了11名孤儿。1984年,朱玉林第一次收养4个孤儿,是受一位身患绝症的邻居所托,后来他陆续又收养了从路上、桥下捡到的几个孩子,打这以后,他收养孤儿的事业就没有中断过,孤儿数量从建院之初的44名发展到现在287名。到2008年朱玉林共为救助抚育流浪孤儿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孤儿院里开设九年义务教育,由聘用的教师按照国家教委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管理。孤儿院中设施一应俱全,能够满足孩子们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需要。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的中小学教育,包括他们上大学甚至结婚的费用都是朱玉林来负担。每年孩子开学时,朱玉林都得拿出近200万元付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费。朱玉林在生活、教育、培训三个基地基础上,又着手建立孤儿就业基地,对孤儿进行从养到育、到教、到自立的培养。在收养的孤儿中有64名大学生,他们分别考入清华、北大、天津理工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学府。成家10名,参军7名,还为企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员。 朱玉林先后获得了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中华慈善总会永久理事、吉林慈善总会副会长等三十几项荣誉称号。
专栏2016-08-09 -
王锡义,男, 36岁,吉林市百利出租车公司出租车驾驶员。 2004年11月04日午夜1时左右,一辆出租车在吉林市红旗收费站附近被抢,正在附近营运的王锡义得知消息后,迅即开车赶了过去,经过激烈的搏斗,将犯罪嫌疑人制伏。2004年11月27日11时左右,一名的哥在吉林市桃源路黑山胡同被三名男青年抢劫,王锡义与同时赶过来的几名的哥将其中一名抢劫的男青年死死按在地上,另两名犯罪嫌疑人被随后赶到的特警方擒住。2008年4月24日11时30分,一位老人掉到松花江清源桥下,生死不明。王锡义赶到现场后,迅速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初春季节的江里水温度很低,水流特别湍急,王锡义冒着被冻伤和被激流冲走的危险,咬紧牙关奋力向老人游去,经过20多分钟的紧急救援,终于将老人救上岸。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王锡义倡导和组织了15人的吉林市出租车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队,担任队长,自费奔赴四川抗震救灾。他们冒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往返行程6000多公里,为灾区送去4万多元急需药品和10100元捐款,并运送了大量伤者和灾民,受到沿途政府和各族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王锡义200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出租汽车驾驶员;2007年被评为吉林市十佳见义勇为好司机;2008年被评为吉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专栏2016-08-09 -
于海峰,男,29岁,中共党员,辽源市公安局东吉分局民警。 在2005年辽源市中心医院特大火灾时,在附近的于海峰得知情况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冲进火光四溅的楼道,冒着楼台坍塌和被大火吞噬的危险,紧急搜寻被困的患者和群众,搜到一个,背出一个,再冲进去,再背出一个。当他救出了10余名被困群众,再一次冲入火场后,由于体力透支和一氧化碳中毒而晕到在楼道内。苏醒后他再次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营救被困群众,整个救援工作中,他先后抢救被困群众 20 余名,成功疏散被困群众 70 余名,自己全身多处受伤,特别是右手腕部受伤,至今无法治愈。2006 年 5 月的一天晚上,于海峰在下班途中见两人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财物,他奋不顾身的冲上去,与歹徒搏斗中,于海峰全身多处受伤,仍死死抓住歹徒不放,终于将其制服,并及时挽回了被害人的损失。 几年来,于海峰虽然身为文职警员,却先后20余次与各类歹徒勇敢的搏斗,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余人,自己在搏斗中先后负伤10余次,深受当地群众的敬佩,凸显了一名忠诚卫士的奉献精神。 于海峰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吉林省优秀人民警察、吉林省模范政法干警、吉林省第三届优秀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
专栏2016-08-09 -
宗玉春,女,59岁,中共党员,四平市大筒房副食品有限公司蔬菜组经理。 宗玉春1970年开始就工作在四平市人民副食商店蔬菜组,她几十年如一日,从营业员到蔬菜组组长、经理,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把进货、销售关,经营的蔬菜品种全、价格低、质量好。为保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满意菜,她坚持寻求适销对路的货源,按照以地产无公害蔬菜为主,外埠菜为辅的经营思路,与当地十多个产销单位建立绿色蔬菜供应基地,禽、蛋、肉和上百个品种的蔬菜,一年四季的蔬菜淡季不淡,从无缺货断档,做到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她处处方便顾客,为顾客着想,净菜上市、送货上门、微笑服务,深受群众好评。她牢记服务宗旨,严守职业道德,讲究商业信誉,靠质优价低占领市场,靠诚实守信树立品牌,靠文明服务赢得赞誉,成为四平市蔬菜领域的领军人,为丰富四平市人民的菜篮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宗玉春同志1988、1989年连续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90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所在班组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4年被评为四平市人大代表。
专栏2016-08-09